自2005年,我校与杨凌、周至等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了在校大学生担任学校周边村委会主任、社区主任助理活动,五年来,此项活动既有效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学校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我校最具社会影响的特色活动品牌。
为了更好地体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切实增强学生在农村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服务“三农”的本领,进一步扩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2005年,学校团委策划发起,杨凌、周至等地方政府支持参与,共同组织实施了在校大学生担任学校周边村委会主任、社区主任助理活动。
活动实施以来,在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基层村干部与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学校先后有800余名优秀大学生被选聘为学校周边农村的村主任助理和街道社区主任助理,他们以科技支农、农民培训、政策宣讲为主体,以文化下乡、扶贫帮困、义务劳动为辅助开展工作,为杨凌周边10多个乡镇、街道办和百余个基层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涌现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获得者詹辉等先进典型。
通过参加村主任助理工作,我校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农村现状,体验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他们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挥知识新、观念新、写作能力强的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当地经济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共形成优秀调查报告500余篇,不仅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实践化,而且使自己的独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高。
在活动中,我校各学院仅在杨凌就新建立了32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发放科技、教育、卫生等宣传材料总计30000余份,举办专家报告会、农民现场培训会、农业讲座和咨询50余场;组织开展义务助教课堂200余场,受益学生10000余人次,制作政策、法制、环境卫生、文化等主题板报上百期,开展经济调查、农村医疗建设等调研3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50多个,为杨凌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2010年5月20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