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10-06-12             访问次数:

 

 

学生须参加创新活动拿学分 1/3学生自带项目进入学科平台

河南师大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10611日 第01

  

  本报讯(记者 李凌 陈强 通讯员 马福运)近日,河南师范大学捷报频传。继前不久荣膺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之后,该校学生合唱团又代表河南电视台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团体优秀奖,并成功晋级单项决赛。

 

    “学生合唱团能够在高水平的国家级比赛中力压很多专业团队,主要得益于学校成立了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并聘请曾担任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艺术指导的马克·贝雷依担任特聘教授和艺术指导。”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主任段续告诉记者。

 

    在河南师大,像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这样集研究、育人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学科平台还有很多。近几年来,该校以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学科平台为载体,通过创新项目、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走出一条科研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该校副校长杨林说,河南师大现有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室或基地、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等10余个省级学科平台、社会福利与服务研究中心等6个校级特色与应用研究基地。“这些学科平台拥有一流的设施和人才,开展的都是国内前沿的研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些平台对所有本科生开放。”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秦波,在去年的“挑战杯”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她就被选进了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为了让本科生真正深入学科平台,河南师大专门成立了学科平台建设办公室,明确赋予学科平台的育人职责,每年定期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在科研经费、评优上予以倾斜。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实验室主任樊静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吸纳优秀的本科生参与一些省部级乃至国家级课题。

 

    让学生自带项目进实验室是河南师大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创新的另一条途径。“目前,约1/3的学生自带项目进入学科平台。”杨林说。2008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当年就资助了35个国家级项目、440多个校级项目,参与学生1000余人。早在2003年,学校就启动创新计划,每年投入10万元,资助学生进入学科平台。

 

    同时,河南师大还积极探索科研育人长效机制,从制度上“驱动”学生进入学科平台。学校明确规定本科生必须进入学科平台参加创新活动并取得学分。2008年,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校进一步将大学生创新实践纳入本科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新扩展到第一课堂。

 

    项目、制度“双轮驱动”,极大地激发了本科生搞创新的积极性。每当创新性实验计划启动后,该校近90%的学生都会申请。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丁勇祥告诉记者,为拯救哼小车、东路怀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带着40多个学生申请了4项国家级、9项校级创新性计划,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还为地方发展贡献了力量。

 

    “能与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一起开展科研,对我而言,收获远远超出了研究成果本身。”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邵恒熠在副校长徐存拴的指导下,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大鼠肝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和作用关系,发表了几篇SCI源期刊论文,并因此荣获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如今已被保送到知名高校读研。

 

    在河南师大,像邵恒熠这样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并不少。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本科生王昕在学科平台的支持下申请了多画面机动车内观察镜专利,还没毕业就成立了公司,其产品先后被新乡消防设备厂、宇通公司使用。近年来,该校本科生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67篇;22名学生参与的项目获国家专利;30%左右的学生升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攻读研究生。

 

    河南师大校长焦留成充满信心地说:“要让更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接触科研,参与创新实践。这样坚持下去,创新人才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