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四项举措培养助推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发布时间: 2010-09-27      访问次数: 392

 

 

 

西南交通大学四项举措

培养助推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2010-09-15

  作为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战略需要,紧紧把握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坚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抢占先机的培养策略,着力培养助推中国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响应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需求,科学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3+1”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培养层次拉通统筹,推进“4+1+1”、“4+2+3”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4+1+1”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渠道,增加高速铁路相关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的比重,强化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实践环节,强化外语能力(包括特定小语种),重点培养适应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对高速铁路发展的急需人才,学校着手开办“商贸外语”、“机车维护”、“铁路养护”、“工程建设”、“牵引供电”、“运营调度”等高速铁路国际化人才培训班,采用“2+1+1”、“3.5+0.5”和“4+2+2”的培养模式,实行多品种、分类别、小批量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策略,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为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培养上手快、能力强、后劲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国际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学校瞄准中国在沙特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对高速铁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于2010年1月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对今年签约北京铁路局的50余名2010届毕业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师素养和外语能力强化培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阿拉伯语的基础训练和高速铁路专业外语能力的强化。在学校培训结束后,学生将到北京铁路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将赴阿拉伯国家参加国际工程实践锻炼。近年来,学校已先后与铁道部客运专线、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等多家用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采用“3+1”(前三年采用大类培养,后一年与企业共同制定特殊培养计划)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方式,陆续开办了动车司机、牵引供电、铁道工程、高速铁路司机、地铁等培训班,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百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引进与培养并重,为培养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打造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选拔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优秀师资以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考察学习、参与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国外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国际实践能力,同时面向国内外聘请高水平专家为学生授课,充实高速铁路人才师资队伍。为办好首届“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学校专门聘请了阿拉伯语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为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优势,组织专家为高速铁路人才培养编写国际化培训教材和讲义,开展双语教学。

  ——完善组织机构,科学构建高速铁路国际化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长效机制。学校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成立了“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两个学院”实行“大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学习”的“新三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专业,做大人文、自然科学和工科基础的大基础,中间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强化专业特点。其中,茅以升学院侧重于培养拔尖类研究创新型人才,以“4+2+3”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高速铁路工程科技博士型卓越工程师;詹天佑学院则主要面向轨道交通(包括高速铁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以“4+2”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贯通的轨道交通应用型、研发型卓越工程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授团,为学生开设研讨型课程,引导学生将专业与科研结合起来学习,注重专业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压缩课堂教学内容,至少有1至2年时间在实践教学基地或单位完成学习,突出实践能力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